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进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打开视野、放开手脚,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求真务实、守正创新,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贯彻到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业中来。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为基层组织减负松绑,向基层组织放权赋能,激发基层组织干事创业的活力,是稳基层强基础的关键,也是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和保障。
坚持“不折腾”,把基层组织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很多国外政党非常羡慕中国共产党,因为很多在他们国家没办法干成的事情,在中国却办成了。中国之所以能,关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关键在中国共产党拥有严密的组织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党中央是大脑,地方党委是骨干,基层组织是细胞,从上到下形成的是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有机整体。作为党组织这座大厦的“地基”,基层组织的建设质量直接关乎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成效。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的历程中经风雨、迎挑战,披荆斩棘,创造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辉煌业绩。其间,基层组织功不可没。历史证明,基层组织既想干事,也能干事,实际上也干成了事。但是,近年来,各种App带来的“指尖负担”、纷至沓来的上级考察、各式各样的考核评估、过于复杂的烦琐程序,形式主义的泛滥让基层组织疲于应对,无暇他顾。毛泽东曾说,形式主义是“幼稚的、低级的、庸俗的、不动脑筋”的东西,并一针见血地指出“形式主义害死人”,实际工作中,花样百出的形式主义着实严重束缚了基层组织的手脚,占用了基层组织有限的工作空间和时间,浇灭了基层组织干事创业的热情。
求真务实、注重实效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好用徒有其名的形式摆架子、耍官威、刷存在感。将基层组织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需要自上而下转变观念,树牢正确的政绩观,从思想深处回答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从思想深处悟透“成绩都是干出来”的道理,注重实干、倡导实干、肯定实干,不让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打扰基层、折腾基层,让基层组织集中精力干事创业。
做到“合理放”,把基层组织从权责失衡的困境中解放出来。“有为才有位。”基层组织是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建强基层组织,党的执政根基才能稳如磐石。但是,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既要有想法,也要有办法,还要有资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基层组织如果囊中羞涩,两手空空,即使想法和办法再多也难以成事。现实中,一方面,在党的组织体系中,基层组织长期处于被“管”的地位,上级组织各项任务的下达,各项规章制度的出台,辅之以各式各样的监督考核评比,基层组织谨言慎行,唯恐出错,主动性和创造性严重受挫。另一方面,基层是决策执行层,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组织肩负着对上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对下服务广大群众的重任,责任无限大,可支配的资源却十分有限。上级组织有规定,基层群众有需求,权力和资源却严重不足,权责失衡让基层组织无法充分施展拳脚。
权责一致是党的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激发基层组织干事创业的活力,需要改变权责不匹配的现状,变“管”为“放”,合理合规向基层组织放权赋能,让基层组织头顶有“责”,手中有“权”。“放”是尊重,是信任,“放”的目的是“盘活”基层组织,让基层组织获得被信任感,放开手脚干事创业。要实现资源下沉,把服务群众的资源更多赋予基层组织,由基层组织因地制宜配置资源,让群众从基层组织服务自身的实践中感受基层组织的“好”,记住基层组织的“功”,用群众口碑提升基层组织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着眼“发展优”,把基层组织从甘居中游的状态中解放出来。激发基层组织干事创业的活力,目的是要用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发展方式、奋进的精神状态推动高质量发展。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史表明:事物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层要发展,既需要基层组织避免内卷式恶性竞争带来的过度内耗,也需要基层组织消除满足于现状的精神懈怠。长期以来,工作压力大、晋升空间小、经费不足等问题的存在,使部分基层干部陷入了精神懈怠的状态,求稳心态有余,斗争精神不足。不敢担当、不愿担当、甘居中游、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等庸政懒政的现象在基层并非个例。任其蔓延,将严重削弱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影响基层发展的质效。
干部敢担当善作为是政治品格,也是从政本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党员、干部要在经风雨、见世面中长才干、壮筋骨,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敢字为先、干字当头,勇于担当、善于作为。”激发基层组织干事创业的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培育基层干部敢于担当的精神状态,练就基层干部善于担当的过硬本领,引导基层干部力争上游,走出甘居中游的思想误区。基层组织要突破按部就班的惯性思维,大胆探索,努力打破“不可以”的旧观念,创造“不可能”的发展新奇迹。上级党组织要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针对基层干部的短板弱项,用“专业化”+“接地气”的教育培训让他们练好“内功”,增强敢于担当的底气和善于担当的硬气,做到敢于“出彩”,善于“出彩”。领导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固然要到基层一线锻炼,接受实践的历练和滋养,但上级组织也应从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生活待遇等方面给予基层干部关爱和激励,让基层干部觉得人生有“奔头”,工作起来才会有“劲头”。组织敢于担当,干部才会有底气。要健全完善制度机制,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误的社会氛围,为大胆干事创业的基层组织撑腰鼓劲,激发基层组织的活力,推动基层高质量发展。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基层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激活基层组织“一池春水”,全国506.5万个基层党组织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发出耀眼光芒。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党建教研部主任、教授,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特约研究员)
来源:2024年第5期
作者:李美玲
编辑:陈家琦